塑化劑風暴在昱伸、賓漢兩家上游廠商及其負責人被判重刑後,似乎已逐漸脫離輿論的焦點,藍綠兩黨的政治角力,也在「共業」和「無違法疏失」的情況下,暫時告一段落。然而,最應該負起責任、因為「黑心食品」獲利最多的統一企業集團,直至26日才首度公開道歉,不再只是「遺憾」,也不再以「受害者」自居。
統一企業願意道歉,態度軟化,當然是商業上的明智之舉,畢竟司法及政治上的責任歸屬已將近結束,不會因為承認錯誤而必須負起較多的責任和賠償,面對消費者在網路上的串聯壓力,繼續強硬堅持不認錯,只是徒然流失顧客而已。
不過除了網路之外的各家媒體,面對統一企業這個龐然大物,無不是溫良恭儉讓,畢竟統一既是得罪不起的廣告金主,又是可直接影響銷售的通路之王。猶記得1999年《中時晚報》因為報導7-11遭千面人下藥勒索事件,統一憤而抽退廣告,並將《中時》報系移至報架最底層,迫使報社高層向統一低頭。媒體無所遁逃於統一,唯有網路由於具有「加速意見極化」的特性,將相同意見的消費者串聯在一起,才有機會突破統一鋪天蓋地的封鎖。
不過我們對於網路上的民意串聯也不能太過樂觀,現實生活中我們仍舊無所遁逃於統一。截至今年2月,統一企業擁有4,750家7-11門市,且佔光泉公司3成股份,
而光泉則是萊爾富及全家便利商店最大與第三大股東,
換言之,全台灣幾乎所有便利商店都與統一有關;且台灣是「人均便利商店數」世界第一,消滅所有零售小店,全面掌控我們的日常消費。
經本站實際探訪,實際全家便利商店持股如下:
統一實際投資萊爾富持股如下:
統一直接持有萊爾富國際(股)公司 7.41%,間接持有光泉牧場(股)公司5.29%及光泉食品22,400股。 |
再者,統一也是量販店巨人家樂福在台灣的合作夥伴,此外,統一還有博客來、星巴克、康是美、宅急便、統一藥品、統一生技、台灣無印良品、台灣樂天等各種產品和通路。因此,網民固然可以快速串聯,在輿論上突破統一對媒體的封鎖,但是真的要以消費者運動的方式抵制統一,可說是難上加難。
本報社論一再強調塑化劑風暴中沒有無辜的受害者,讓我們看到由上而下的統治已經失靈,需要的是所有利害關係人都動起來的全面整治(governance),讓我們脫離「兩低生活」(低薪資、低物價)而過度依賴便利商店和廉價食品,重拾生活的能力,才能擺脫被「統一」宰制的命運。
來源:http://n.yam.com/lihpao/garden/201106/20110626592516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