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05月31日09:16 來源:中國新聞網
“搶救臺灣食品形象”之危機處理篇
臺灣這樣迎戰塑化劑
“臺灣民眾的健康要靠負責的當局,這個問題存在20年,當局應該道歉。”面對愈演愈烈的塑化劑風暴,臺當局“行政院長”吳敦義29日如此表示。
當然,要做負責的執政者,僅有道歉是不夠的。從事發的第一時間起,臺當局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一系列的危機處理。那麽,臺灣是如何迎戰這場食品安全風暴的呢?
寧枉毋錯 所有涉嫌產品一律下架
臺“行政院”、“消保會”23日邀集六大通路、四大超商等賣場及經銷商,配合回收可能受汙染的食品。臺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”26日發文,要求只要使用過“昱伸”所生產的起雲劑的產品,都須主動下架回收,自行將產品送驗自清。
影響擴大後,臺當局27日又要求全臺超市、量販、超商共10700多個販賣點,將含有起雲劑的五大類產品全面下架。29日,臺“衛生署長”邱文達宣示,5月31日將是黑心起雲劑的“終止日”,當天零時起,五大類含起雲劑的食品都須檢附安全證明,否則一律須下架回收,違者重罰。
30日,臺內政主管部門啟動民政系統,發動島內逾萬村裏長、村裏幹事投入“抗塑作戰”,負責對地方的雜貨店等進行倡導,督促問題食品、飲品下架。
順藤摸瓜 依供應鏈全面追查業者
23日,臺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”首次發現塑化劑DEHP,彰化地檢署立即根據供應鏈搜索17家廠商,扣得25公斤裝的起雲劑127.5桶,46項食品原料9906公斤,將昱伸負責人賴俊傑聲押。
從24日起,“食品藥物管理局”官網每天公布問題廠商名單和產品追查進度供民眾參考,相關“部會”也及時透過媒體向民眾公布事件發展進程。
新北市板橋地檢署27日又查到“賓漢香料化學公司”違法添加塑化劑DINP,臺“衛生署”當天召開緊急會議,會同板橋地檢署前往賓漢公司搜索物證,帶回3人漏夜復訊,淩晨聲請羈押。
究責開罰 重罰業者、銷毀問題產品
30日,臺“衛生署”訂出行動計劃,從31日開始對販售及上遊廠商進行開罰。凍結昱伸、賓漢兩家公司的負責人資產,而對於目前掌握已經被汙染的食品,“衛生署”、“環保署”等單位將盡快公開銷毀。
按照臺灣相關規定,涉案業者只能罰款30萬元新臺幣、判刑3年,民眾對這種“輕罰”極為不滿,島內“立委”還拿出大陸處理三聚氰胺的力度進行比較。臺“法務部”為此讓“高檢署”成立專責小組偵辦此案,擬對涉案者采用一罪一罰,被告合並可以達到30年;以該小組督導各地檢署偵辦相關案件,並透過媒體報道讓民眾了解此類事件的司法救濟管道,如果權益或健康受損,可以提出民事訴訟。
註重細節 平息民怨、減少恐慌
憑空瓶、發票也退貨
24日,臺“消保會”公布相關退貨措施,要求廠商無條件接受退貨,消費者如遇刁難可以申訴。民眾可持發票至原購買處退貨,若無發票可至大賣場退貨,甚至接受空瓶就可退貨。
連夜通報WHO、大陸
臺當局“衛生署”追查發現,含塑化劑的部分原料、食品已輸出美、菲、越及大陸,臺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”24日深夜緊急通 報 世 界 衛 生 組 織(WHO)及通過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窗口通知大陸。
代收代驗嫌疑食品
為了讓對食品有疑慮的民眾可以安心,新北衛生局30日起到6月10日起,提供代收代驗服務,各原則上以每人1件,只要是包裝完整的4類嫌疑產品都可。
設咨詢門診消恐慌
塑化劑已使用5年,已有罹癌民眾質疑,是否因此致病。桃園縣衛生局27日指定轄內2家醫療院所成立“塑化劑咨詢特別門診”,提供民眾健康咨詢與服務,並開辦情形公布網頁供民眾查詢。臺“衛生署”署立醫院28日開設 “咨詢門診”,及時對受害者進行醫療救助。此外,“消保會”還為市民提供咨詢專線,消除民眾的健康安全疑慮。
兒童生殖器納健檢
為了解過量塑化劑是否影響孩童發育,臺教育部門預計將此列入10月份進行的健檢重點項目。若家長擔心孩子可能受塑化劑影響,可特別鉤選,並註明背景,例如喝某牌問題飲品3至4年等,經醫師初步檢查若有疑慮,就會將學生轉介到醫院開設的塑化劑門診,預計10月時進行的健檢即可增列。加強生產源頭管制
現行檢驗機制似已無法有效防堵不肖業者添加有毒物質,臺“經濟部”乃研擬從生產制造端源頭進行管制,把食品添加物業者也納入食品GMP認證的自主管理對象,進行強制認證,希望改進行政作業手段,對食品進行更嚴格的把關,讓民眾安心。
業界肯定 態度強硬 管控得當
德國杜夫萊茵公司是15家擁有檢測資格的單位之一,副總經理陳君如告訴導報記者,現在公司處於24小時開工的狀態,廠商們都在排隊等著檢測結果。據他透露,一般的檢測需要5至7天的時間,檢測單一樣品的費用大概是3000元新臺幣,如果要在3天內知道檢測結果,則需要再增加一倍的費用。然而,即使是要增加一倍的費用,仍有大把的廠家要求加急檢驗。
對於臺當局在這次事件中的反應,陳君如覺得是很及時的,“態度比較強硬,確認有危險的可能性後,立刻管控了風險。”他說,雖然剛開始有一些混亂,但是通過這樣的檢測,可以消除民眾對於塑化劑的疑慮,“還是非常正確的”。(海峽導報 記者 方怡 楊思萍 劉強)
來源:http://news.hexun.com.tw/2011-05-31/130116373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